墾丁,不管從那個方向,都可以看見海,會覺得,被海包圍了,瀰漫蒼茫與巧妙美感的景象,正是墾丁的圖畫,總令人悅心,那海的下面,曾經,是殘破的珊瑚礁岩,如今已經是一片活力的綺麗,魚兒悠遊綺麗、天成的珊瑚美景之間,八爪貝、魔鬼海膽與寄居蟹近在咫尺,彷彿伸手,就可以觸及。
五月,墾丁早已熱力四射,碧海、藍天、陽光,是墾丁的基本元素,海邊,處處可見浮潛、戲水的遊客,岸邊的不遠處,是很漂亮的藍色,只有在海水最燦爛陽光下才會出現的顏色,有種說不出的感動。
在海風的吹拂下,我們來到浮潛聖地--後壁湖漁港,造訪一群為這片碧海、藍天默默奉獻的人,海、人與故鄉的故事。黝黑的皮膚,泛著亮亮的古銅色,眼神銳利而有神,心直口快的個性,這似乎是南台灣海人的最佳寫照,而對這些人而言,海洋,是他們的故鄉,也是全部。
「以前小時候,墾丁海邊相當漂亮,海洋生物物種相當豐富,但是現在因為過度捕撈與污染,多數的墾丁海洋生物幾乎都要消失了。跟以前差太多了!」黑捏(喔ㄋㄧㄝ)說。
黑捏就是墾丁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吳宏龍先生。
「以前小時候走在海邊,退潮時滿地都是海膽,想走到海邊都找不到空隙呢!珊瑚更是不用說。」理事長說,由此可見當時海洋生物是多麼豐富、生命力旺盛。
理事長表示,海洋環境保護協會自成立來已經有一年的時間,主要成員都是由後壁湖地區的浮潛、遊艇業者組成,大家對海洋生態保護以及設置保護區都有相當的共識,而墾管處與國家公園警察隊也都相當支持,因此協會雖然僅成立短短一年的時間,但是保護區內的復育及保護的工作已經有相當的成果,所以保護區內可以說是欣欣向榮,魚兒、貝類及珊瑚已經恢復到一定的數量。
理事長繼續指出,保護區的範圍大致上從核三廠出水口,一直延伸到西邊的後壁湖漁港,總面積約350公頃,面對這麼大的範圍,要如何落實保護的工作?他說,協會與海博館合作,會將海博館復育成功的種苗,如榮螺、鐘螺、九孔鮑、鮑魚及海膽等生物進行放生的工作;而協會成員中,也有許多博士級的研究人員,會定期的進行觀察、紀錄與研究,以掌握保護區的生態環境狀況。
此外,協會的成員以及周遭的商家定期都會進行聯合淨灘的工作,而後壁湖地區的潛水教練也都會不定時的進行巡視、清理的工作,加上國家公園警察隊夜間的大力巡邏,因此保護區內保護工作可以相當落實。
除了實質上的保護及復育工作上,理事長也表示,目前復育的工作看似良好,但是要做的後續工作還有很多,例如積極的與墾管處與相關單位聯繫,討論海上浮台與海底步道的設置,這兩項設施主要都是要讓研究人員及浮潛遊客,能在不破壞珊瑚礁與淺海生態的情況下,近距離的觀察珊瑚礁生態。
最後,理事長語重心長的表示,在協會的努力下,珊瑚礁生態的復育可以說沒有問題,但是許多問題還是存在,包括相關單位的支持與否與政策走向,還有最大潛在威脅來源,也就是遊客的破壞與污染,所以也要呼籲每一位來到墾丁的民眾,一定要好好愛護這片海洋與生態環境,不亂丟廢棄物、不撿拾珊瑚、貝殼,以及進行海上活動時,注意是否會危害珊瑚礁及其它海洋生物的生存,畢竟,海洋才是台灣最大的資產。
海的故鄉與人的故事,是一種深刻的生命體驗,來到墾丁的同時,尊重,才能讓這片故鄉與這段故事,無止盡的延伸下去。
圖說/吳宏龍先生、墾丁海景、海洋生物 攝影/陳君俊、范綱武
墾丁南灣後壁湖之旅:
http://9461.travel-web.com.tw/